当前位置:首页 > 采风

寻觅乌金大地上的足迹
来源:榆林日报记者:李苗苗 发布时间:2019-09-01 18:18:54 阅读:加载中...

QQ截图20190901180340.jpg

——“著名作家看神东”采风活动后

榆林日报记者:李苗苗

     侏罗纪里的森林、湖泊与生命凝结成黑色的石头,在地层的深处埋藏了数万年数亿年, 只为有一天把暖与光、把催生文明的动力献给人类。 从幽深温暖的地层里出行,乌金在大地熠熠生辉。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神东煤炭集团在陕蒙晋能源三角区快速崛起,建成我国首个2亿吨商品煤生产基地,拥有16座安全高效矿井,累计贡献优质煤炭超过28亿吨,创新驱动成就了享誉国内外的世界级新型煤都。

     8月23,神东矿区迎来一批特殊的游客,“著名作家看神东”采风活动开始,白描、梁咏琳、关仁山、范稳、肖云儒、葛水平……当代文坛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应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陕北分会邀请,20多名作家、学者走入神东,用心感受不一样的神东风景。从企业发展、党的建设、科技创新、生态建设到社会责任、神东精神,神东前进的每一步都渗透着汗水,饱含着智慧,于不断摸索、不断总结之中,明晰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实现路径。

    “此行收获很大”,为期4天的采风活动顺利结束,采风团的人们一个个都感慨万千。他们下矿井、走一线、访工人,先后深入神东公司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环线装车车间、区域调度指挥中心等,寻找这片土地发展的轨迹。

 

QQ截图20190901180421.jpg

带着乡愁寻觅

    “我是带着一种乡愁的感觉寻找大柳塔,但我发现这里已经变成了一片陌生的土地。”陕西省文联原副主席肖云儒为今天的神东感慨。矿区开发初期,他曾经走进大柳塔,采访了煤一代,今天他要再度了解神东,找寻建设路上的感动。中华大地今日之变,煤炭作为重要的能源,提供了光和热,隐藏其后的煤炭人默默的对社会进行奉献。回望过去,从三十年前的不毛之地到今天的世界煤都,一代代神东人以煤海作画卷,以青春作画笔,以智慧和汗水作为颜料,绘就了令世人瞩目的发展画卷。这些都将成为作家们笔下最为丰厚的素材,再造出一部部恢弘的书卷来。

     神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4年的煤田开发经营公司,矿井建设以传统模式设计。1987年,“38军”走进煤田,陕西省从韩城矿务局抽调72名技术人员开发神东煤田,其中38人被抽调到大柳塔煤矿,这也是神东最早形成的一支队伍。这支由38人组成的拓荒者见证了神东发展初期最艰难的时刻。这支铁一般的队伍体现的战天斗地精神,鼓舞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神东建设者。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煤田开发建设走上了中小型矿井向大型现代化矿井扩建的路子。1998年,原神府、东胜两公司跨省区合作,形成生产规模化、技术现代化、队伍专业化、管理信息化的模式,走上跨越发展之路。2005年,公司建成全国首个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重组壮大、优化升级,神东的每一步都步履铿锵,才有了今天的世界领先的地位。采煤队伍,多数经过高校培养,又经历煤炭生产实践的锤炼,创造出一流水平的安全、高产、高效业绩。

     神东往事让作家们感慨万千,他们望着皮带轴上运送出的块块乌金,遥想着这片土地的昨天、明天,遥想着能源输送遍到祖国大地,成为伟大建设中的血脉……

QQ截图20190901180402.jpg

到井下去见证

     在矿井,寂如夜晚的煤炭,烙刻在灵魂里的文字,已被时光隐去。作家们迫不及待地要去探寻着来自地层深处的秘密。

     乘着通勤车行走在幽深又宽阔的井道里,作家们好奇、兴奋又忐忑地期待着一次的冒险。全幅武装,戴上矿灯,握着如椽巨笔的人们此刻就是矿工,他们要把未知开采,要把现代化的井下描摹出来。

     数十公里的车程漫长,矿井内,宽大的巷道比人们想象的要大许多,下车后行走的作家们屏气凝神,他们要把这一刻牢牢的记住。

 

     采煤机、掘进机等大型机器宛如巨人矗立眼前,这些经过国产化的高端装备,被智能化操纵,成吨的煤就在瞬间被切割下来,粉碎成块、洗选、装车、运输,一气呵成。这样的“大手笔”,才有了神东矿井千万吨的生产力。从综采机横长300米的距离上来回走过,作家们对这个“憨厚、笨拙”的大家伙不由的喜爱,望望它的长臂,看看它的大脚,竖起大拇指感慨起来。

     从首次引进4.5m整套进口综采设备到先后主导开发5.5m、6.3m、 7m、8m、8.8m一次采全高成套综采设备,神东长期引领煤炭行业超大采高重型装备的发展。目前世界首套8.8米超大采高综采智能设备在综采工作面运行成功,见证了神东自主研发世界领先采煤装备的奇迹,也为其它类似赋存条件下井工煤矿特厚煤层安全高效掘进、回采提供了技术依据和参考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神东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区域自动化项目、数字矿山(锦界)示范工程、智能大采高综采成套技术与装备集成研发项目、综采工作面切顶留巷技术和一网一站通讯技术等科技创新项目上,都取得重要成果,并且已经转化为现实而显效的生产力。

     著名作家张瑞田的老家在东北,儿时就了解过粗采煤窑的他非常感慨:神东在煤矿方面的科技创新颠覆了我原来对路遥文学作品中小煤窑的认识。煤炭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也是国家发展的命脉。纵观神东矿区30多年的开发建设历程,可以看得出,科技创新是推动神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支撑,也是神东人战胜困难的法宝,神东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就是一部科技创新史

QQ截图20190901180435.jpg

绿色畅想

      黑色的煤,闪着金光。作家们行走在煤田上的土地上,却见山顶郁郁葱葱,如果不是远处高高的井架、储煤塔等设备,人们会忘记这里是正在开采中的矿区。

      煤层自燃、地表沉陷、矸石排放、水资源流失等污染环境的现象,在常人眼里,这些与开矿掘采似乎密不可分。如何破解煤炭开采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一直是全球性难题,而如何破解生态极度脆弱荒漠区煤炭开采与环境保护更为突出的矛盾,则更是难上加难的难题。时间回溯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神东矿区风蚀区面积占70%,平均植被率仅为3—11%。因此,从1985年的开采之初,神东集团(及其前身)就提出了“建设一流的能源基地,必须有一流的生态环境”的开发思想,格外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进入新世纪以来,神东集团提出“三圈”加“三期”的防治模式,采取外围防护圈、周边常绿圈和中心美化圈三个空间层次进行综合防控。近年来,神东进一步提出“建设世界领先的清洁煤炭生产商”发展战略,大力实施绿色开采、绿色发展和清洁生产,坚持煤炭开发建设与生态治理再造并重的方针,将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新的境界。

     

QQ截图20190901180453.jpg

     在大柳塔煤矿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作家们见到了神东环保管理处处长王义,进入神东20年,他一直在为环保出力和奋斗,这位承诺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生做好一件事的环保专家笑谈:“我就是个种树的。”

    “我们把地下的煤采了,我们要建成一个生态产业还给村民,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采煤我们有示范性,环保我们也要做成示范性的。”王义在哈拉沟生态示范基地的山头上和作家们又这样说。在这里,有示范基地的蔬果种植采摘区,西瓜、西红柿、黄瓜等挂在枝头向作家们频频招手,人们摘下丰硕的果实送到嘴里,感受到了儿时的味道和土地的馨香。

     原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著名学者雷涛说,这里有很多东西值得去挖掘、去写,这几天我一直在绿色的海洋中泛舟,感受绿色革命、绿色文化,在国家这样一个重点矿区,一方面煤业长足发展,一方面我们的土地不断在绿化、美化,这是一个非常让人感触的事,所以我将从这里切入,争取把这篇作品写好。

     几天的采访行程很快结束,作家们依依不舍离开神东,沿着乌兰木伦回望,桥下碧波荡漾、河畔杨柳青青,一起描摹神东矿区的美丽。回望采访中的感动,原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著名作家白描感慨的说:“神东之行让我对煤矿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视野得到了极大的开阔,智能化矿山、专业化队伍,以前在我的知识储备里是没有的。我的观念得到了极大的更新、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震撼。煤矿的现代化程度让人震撼,发展速度让人震撼,神东的胆魄、精神、境界,神东人的精气神,真的让人刮目相看。

     奏一曲经济腾飞的凯歌,神东之音拨动了作家们心弦,未来,我们侧耳倾听,更为动人的旋律将在一页页充沛着力量、浸润着温度的文字上呈现出来……


CopyRight © 2020 采风文化传媒网 www.cfwhcmw.com All Reserved 陕西世纪采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并保留所有权 联系电话:029-8256 8342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科技五路8号数字生活B座22611室 陕ICP备:18000555号-5 公安网备:112141145214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