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采风

杨柳村的太伯庙
来源:李志杰 发布时间:2019-09-03 18:34:35 阅读:加载中...

975f72b428ec44b5bc709c1a3cbc41f0.jpeg


最近,关于岐山地区太伯庙的文章很多。这是岐山目前掀起的周文化热潮的现象之一。岐山太伯庙首推高家村的高庙,据说泰伯奔吴时在高庙呆过一段时间,留下了不少轶文趣事,所以人们在高庙建庙纪念泰伯。因为泰伯不是皇帝,所以其庙只能叫高庙而不称皇庙。

泰伯(生卒年月不祥),一作太伯,吴国始祖,商末岐山周原人,古公亶父(周太王)长子。古公亶父晚年,因少子季历之子昌贤,欲立季历,传位于昌。泰伯循其志,托辞为采药治病,偕弟仲雍南奔荆蛮之地,定居梅里(今无锡梅村地区),随从民俗,断发文身,以示不返,传播黄河流域文化和农耕技术,得到百姓拥护。泰伯卒,葬于梅村东之鸿山南麓(称皇山,今鸿声乡境内)。无子,由仲雍继位。

我叔母高莲香是高家村人,我小时候常去高家村玩,尤其高家村高庙古会规模宏大,十分热闹,叔母就带我去赶高庙会,在叔母娘家吃饭玩耍。叔母生于1923年农历116日,201216日去世,他的亲弟弟叫浩乾,年龄比叔母小得多,比我的年龄还小。浩乾舅现在身体很健康,熟知高庙的情况。他十分健谈,曾给我谈过高庙的许多轶闻趣事。

我稍微长大一些后,就再没有去过高庙,所以现在对高庙的印象很少,只记得高庙会声势很大,但对泰伯庙就没有什么印象了。

说起太伯庙,我对我们杨柳村的太伯庙就印象很深刻了。杨柳村当年有三个古庙,最大的就是大涝池旁边的太伯庙。原杨柳村城堡内正中间有一座古庙叫静室庙,它正对着城堡的南门,南门外就是大戏楼。杨柳村当年有一句俚语,当有人说某件事是对的,另一个人不同意他的看法,便会说:“对啥哩?城门楼对戏楼呢!”现在,静室庙、城门楼、戏楼都不存在了。我小的时候,我们家住在城堡内南门里街道南第三户,离静室庙很近。静室庙内大殿坐北向南,庙内南门口有一眼古井,大家都从古井中绞水吃。现在静室庙早就不存在,那眼古井被盖起来了,其具体位置已不可考。

杨柳村的另一个小庙叫无量殿,在村堡子东南角的小涝池西边,只是孤零零的一座小房子,里边塑有神像,没有围墙。我到现在还记得无量殿里神像无量爷形象很威严,一副弓箭步的姿势,手里拿着一把宝剑,剑头朝前下方,好像要在地上划出一道豁口的样子。传说有一位皇帝带兵征战,路过马江村,战马马蹄在地上一刨,立即涌出一股泉水,水势越来越大,眼看向北流到杨柳村跟前,这时无量爷显圣,手挚宝剑在杨柳村西边一划,划出了现在村西的西沟,洪水沿西沟流到坡下的雍水河里,杨柳村免遭洪水之祸。人们为了纪念无量爷的功德,便在村子西南角修了一个无量殿。无量爷的造型便是他手执宝剑划开西沟的姿势。传说马江村人后来在泉眼上修了一座戏楼,将泉眼压住,不让泉水泛滥。谁若动了这座戏楼,泉水便会涌出泛滥成灾。我一直到上中学之后,有时去马江村看戏,还担心戏楼若塌了,下边的泉水泛滥怎么办。后来长大了,知道这完全是个传说,何况马江村我二姑的儿子张文彦(小名勤来)当年曾主持过维修戏楼,并未见泉水涌出。现在那个戏楼已完全不存在了,其原址就在马江村现在的涝池北岸。杨柳村 无量殿也早已不存在了,小涝池也被填平,在上面盖了民居了。

我对杨柳村太伯庙印象深刻,是因为临解放前,我家在大涝池南岸置了一院庄基,是东临岐蔡公路的第一家,离大涝池东岸上的太伯庙很近。解放后我们家搬到大涝池南住,我整天到大涝池东岸的太伯庙去玩耍。太伯庙座北朝南,西靠大涝池,庙墙和涝池之间仅能走过一个人,很窄狭,庙东就紧靠岐蔡公路,车马行人不断。庙的中间是大殿,5间门面,东西两边是小配殿,各一间门面。房顶上有屋脊六兽,雄伟壮观。庙南是一片空地,栽有槐树等大树,广场上还有砖砌的香炉,供人烧香祭拜。大殿和配殿里均有神像。大殿正中是几尊大神,左右两边还有几个相对而立的神像。两边配殿因为较小,只有座北朝南塑有几个神像,两侧没有神像。但西配殿靠东墙的架子上插满了全套执事,有刀、枪、剑、戟、回避、肃静执事牌等,同戏剧中大官出行前边衙役拿的那一套执事完全一样。大殿和配殿的墙上都画满了壁画,十分鲜艳精美,看得出是出自高手,形象生动,色彩艳丽。每逢过会,香火十分旺盛,老太太们还会在大殿和配殿中“坐静”,整夜陪着请来的经师诵经念佛。太伯庙的东边岐蔡公路的东沿上有一座高大的石牌坊,非常雄伟精美,上边刻的有些字我不认识,所以一直没有弄懂是什么内容,也不知道这个牌坊是因何而建的。

太伯庙是杨柳村人的活动中心,平时经常有村中老头坐在庙檐下晒太阳,说古今。庙门口还有人摆个茶水摊,供岐蔡公路上行人歇脚休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破除迷信,逐渐把庙中的神像打掉了。合作化以后,有的生产队夏收时还在大殿里放粮食。再后来,农村建立供销合作社,国家在太伯庙里办了一个供销社,派了一个姓胡的人来经营。老胡是河南鹿邑人,当兵后落到岐山参加工作,一家人都住在太伯庙的西配殿里。老胡有妻子、大儿子秦岭、小儿子秦山和一个小女儿月秀,一家人全靠老胡一人的工资生活,生活十分艰难。老胡为人很好,态度和霭,有人晚上急需买东西敲门,他也会接待。妻子经常在夏收和秋收时到村子的农田里去拾点麦穗、高粱穗等补贴家用,三个孩子则在杨柳村学校上学。我一直弄不明白老胡一家究竟是怎么过日子的。老胡妻子最后在杨柳村去世,埋在杨村村。老胡的儿子秦岭、秦山和女儿长大参加工作后,还有时到杨柳村来给他母亲扫墓。

1958年大炼钢铁时,太伯庙旁的石牌楼被砸掉了。太伯庙也慢慢地破旧被拆毁了。后来村中的善男信女在太伯庙原址修了一个小庙,其规模只和原太伯庙的一个配殿差不多,且不甚高大。建这个庙,是村民对太伯庙的怀念,也是对村民俗的继承!

 

577875210461361706.jpg

李志杰照片

 

    作者:李志杰,生于1943年,岐山县雍川镇楊柳村人,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主任记者,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李志杰高喜爱文集》5卷及《汪应洛传》《钟兆琳传》《周锦水传》等。

 

文化学者:李西岐;采风文化传媒:于安林推荐


CopyRight © 2020 采风文化传媒网 www.cfwhcmw.com All Reserved 陕西世纪采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并保留所有权 联系电话:029-8256 8342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科技五路8号数字生活B座22611室 陕ICP备:18000555号-5 公安网备:112141145214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