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采风

笔立刀横 迥得天意
来源:于安林 发布时间:2019-12-08 12:29:56 阅读:加载中...

 ——江海沧其人其艺之印象

 

  ◎郑玉林


       江海沧,其人悟心慧通,其艺出化入神。这在书画圈之内外已是不同凡响。就连很是严谨的美术评论大家刘晓纯先生给江海沧画册《易象》的序言中赞道:“江海沧,奇人也。书画篆刻兼善,却长期以易经演卦著称。”足见江海沧其人其艺之广博和丹青过实之卓越。

       氤氲《诗经》的古周原,凤凰鸣栖的岐山岡,周公制礼作乐的故址,文王访贤的潘溪之水,法门寺的晨钟暮鼓……是地域涵养了人文,抑或人文显彰了地域?也许都是,或许都非。江海沧恰好就是生长在这块地理人文相映生辉的地方。岐山,周人的发祥地,人杰地灵,墨香纸贵,且不论“天人际合”或“天人感应”,只是在人与自然栖息相惜中,繁衍出“庄生化蝶乎,蝶化庄生乎”的感觉,显然自有道理。         

 

       江海沧早年在凤鸣岐山的怀抱中得灵气钟爱,呼吸吐纳,心挈神合,被滋养成一种非凡艺术气质。他生性外表张扬,内心洒脱、机敏,悟性极高。对他来说,凡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东西,绝对不轻易放过。人们自然知道他的书法成就。其实,书法只是他众多爱好中比较抢眼的一种,他的锦囊里到底还有哪些,一时半会难易说清楚。他的篆刻初露锋芒时就获得《西泠印社》金奖;他的彩墨画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上海刘海粟美术馆、罗斯克美术馆、法国国际展、南京国际展等多项展出。当代大理论家、薛永年、刘晓纯、范迪安、邵大箴、王林等多人赞誉;他曾经师从康殷、徐无闻等老先生研习古文字,春秋不辍……但我以为,能让他的智慧熠熠生辉的秘诀是对“易学八卦"和汉字之外更具神性的“测字”功夫。

 

 近些年他蛰伏上海滩,沉心敛气,静悟自观,研究《易经》。通天地之道,穷变化之理。对待这些他既不是做作把玩,也远非苦行僧般的执着。他能得其自然之道,逍遥生活,获得艺术之真谛 ; 所谓无为而为,不期然而然也的心体合一。除此之外,江海沧是一位砥砺勤苦的艺术家。他早年习书临帖,寒室孤檠,蕉林枯叶,虽不敢说秃笔如山,恐怕废纸三千也是超超有余。他从精研笔法入手,隶篆兼修,比较筛选,犹以推重颜鲁公的“筑笔法”,取其凝重效果,而形成自已独到的一套中锋辅毫、侧锋筑道、方圆相济的笔法。后来,他不断探求碑帖融合的路子,把碑的骨势、帖的笔法韵味融入到自已的作品创作的实践中,构成自已独自面目的书体特征。        

 

      功夫不负有心人。 书法一道,决非笔墨技巧能够概括,技以载道,笔墨技巧是手段而非目的。书法艺术的丰富内涵,格调神韵,的确是通过笔墨技法来展示的,然而,二者决非等同!张怀瓘在《文字论》中曰:“欲知其妙,初观莫测,久视弥珍,虽书已缄藏,而心运目极,情犹眷眷者,是为妙矣”。笔墨的外在形式,完全可以借鉴模拟。而其格调、韵致、气度岂能靠模拟得来?书法家气质的陶冶,人格的升华,关乎艺术“生化”,无前者,焉能有后者? 海沧深谙此途,多少年来始终如一。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二十多年前,江海沧在南京艺术学修造,同時拜南派绘画教主董欣宾门下。对以线为本的中国画有了过人的体悟。同时他行旅神州,拥抱自然,自觉获取自然的野逸之气和物我化一,试图从老庄及禅宗的人生哲学中关照出艺术的自我来。自然无为的精神与他修为多年的《易经》和合,结字取势以求阴阳平衡与枯湿关照,使他从艺术化的人生境界去思考书法这一抽象“生化”的线条美学。由此取得了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精神状态,开始进入艺术创作的自由王国。

 

      书法创作,不论真草隶篆,当以气运笔,使心手处于高度活跃的统一之中,心与手达到最佳状态,即使腕下笔墨翻飞,乃保持自控,或纵或横,绝不失矩度。 书法艺术,可以表现,但与表演无缘。张旭“大呼狂走,以头濡墨”,怀素“忽然绝叫三无声,满壁纵横千万字”,这种即兴的形体律动,缺乏表演的程式与自觉,只不过是一种书法家的情绪宣泄与不自觉罢了,也证明艺术的情真意切。我与江海沧交往多年,每每见他执笔在手,心气通畅,胸怀萧散,举重若轻,下笔如脱兔,讯疾异常,其势若风樯阵马,又似春云舒卷。或凌空取势,大笔砍杀,或随笔驰纵,借机巧变。或使转连绵,错落有致,或斩钉截铁,戛然而止,皆能纵横自如。笔立刀横,迥得天意,若得神助。

 

  他写《篆书千字文》喜用方笔,且兼以西夏文笔法,求其老辣涩拙。亦将“印从书出”演绎为“书从印入”,把印章的结体用于篆书的创作中,取法更为奇肆,凌厉险绝,笔意益加奇崛生辣,并着力追求体势上的疏密对比以及收放开合的夸张,使其作品更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和振撼力。对个别字的笔法处理行笔快捷,但决无轻滑单薄之感。有些笔画,虽细如游丝,薄如蝉羽翼,但让人感到笔笔如锥画沙,力透纸背,气貫豪端,厚重生辣。如此用笔,无真力充盈而入得道法者,决难达到此般境界。       新的时代必然产生新的观念与新的作为。如果说江海沧性格中有放浪形骸的一面,那就是他的艺术个性。喜欢我行我素的他,身上并无各种时髦的光环,他一直认为,结体因时而异,用笔千古不易。传统书法的伟大在于毛笔的发明和使用,书法家的存在最终是拿作品说话,在书法矩度之内,作品无个性就无艺术可言。江海沧立足上海滩这一充满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放眼已被时风刮癟的当代书坛,尽然闹中取静,谋篇布局,结字补遗,以自己理解的篆书,耗时半年写下了这本篆书千字,给我们留下不屈不饶印象。尤其对书法创作的创新与探索,自然会在当今翰墨人文的书法典籍中大放异彩。    

 (此文系作者为中国石鼓印社出版社出版《江海沧篆书“千字文”》一书的序文。)

 

【郑玉林 著名画家。任宝鸡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

801784168630215132.jpg

郑玉林近照

702834682647567078.jpg

宝鸡市美协主席郑王林大师作品,请诸位欣赏。

758670974367146154.jpg

左一、于安林、左二、宝鸡市美协主席郑玉林、左三、宝鸡科达特种纸业公司董事长侯宗科、右一、岐山县书协名誉主席张毓民四友在嵩山少林寺大牌楼前留影。


陕西采风文化传媒网站副站长,宝鸡辖区工作部主任:于安林供稿。



CopyRight © 2020 采风文化传媒网 www.cfwhcmw.com All Reserved 陕西世纪采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并保留所有权 联系电话:029-8256 8342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科技五路8号数字生活B座22611室 陕ICP备:18000555号-5 公安网备:112141145214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