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老宣书店
来源:采风文化传媒 发布时间:2021-06-04 08:28:19 阅读:加载中...

 老宣,名会岐,岐山县雍川镇板榻杨家村人。年约五十开外,清瘦精神。既有农民的质朴勤快,也有读书人的儒雅与敏锐。自幼爱好诗书,怀抱文学之梦,钻研诗词创作,先后有数首作品发表,2020年岐山作协编辑的《岐山百人作品》集中选入了他的诗《割韭菜》,在方圆数里,小有名气。

       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浩荡,观念转变、思想解放的人们,眼前展现出耳目一新的大千世界。老宣由田间地头走上街头,开始经营图书的销售。真正是天时地利,知识与文化的宝库得到绚烂展示。他每天走街串巷,当把一本本散发着浓墨香味的图书、刋物、报纸摆放在路边时,周围喜欢读书的青年、老人、学生会蜂涌而来,里三层外三层争相阅读,常常不到一个小时,上百本期刊与经典图书便一售而光。凡买到者兴高采烈,手舞足蹈。未买到者,则连忙补订,提前付款,再三叮咛。城乡男女老少直把读书、读好书、多读书当作开阔眼界、提升素养、改变命运的头等大事,乐此不疲,争先恐后。

       最激动人心、引以自豪、值得津津乐道的是文学作品的影响力与震撼力。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引发热议;卢新华的《伤痕》,催人泪下:刘宾雁的报告文学《人妖之间》震聋发馈;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激情洋溢;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石破天惊:路遥的《人生》,一石激起千重浪,引发亿万农村青年对创业与爱情的思考与奋斗。可以说,那时一个著名的文学期刋,就是一面冲锋陷阵的旗帜,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就是思想与精神大解放的明灯。一个名作家,就是人生与奋斗的引领者。读书,读文学书,既能弥补知识的欠缺,更能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洗礼灵魂、提升素养。一时间全社会读书风气之浓厚,图书之珍贵和购销两旺,人们崇尚知识与科技之热忱,而知识分子之备受尊敬,达到了空前的程度。那时以经营图书为业的老宣,可谓是日理万机,早出晚归,连颠带跑,也难以满足四面八方如饥似渴的人们对新的知识与文化的需求。因此他常常跑西安订货,又动员妻子参与营销,渐渐地,老宣的书摊越摆越大,经济收入也与日俱增。九十年他终于选择到蔡家坡车站租了门面,正式办起了书店,节假日在工商银行门旁摆地摊,经典图书、文学名著、书画作品,中小学生读物,各种文化典籍,真正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不仅成为繁华闹市的靓丽风景线,而且成为青少年与读书人精神与灵魂的圣地,每天从早到晚,人头攒动,络绎不绝,读者如云。平常日子,老宣开店经营,店内横七竖八排列着书架子,架子上塞满了古今中外的图书上万珊。有马恩列斯毛等著作,有文学名著,有各种期刊,有动漫图书,有书法绘画图书,有现当代散文诗歌选集,还有科技、教育、医学、宗教等书籍。这些书籍,既有思想性、知识性,也有旺盛的市场需求。经常人来人往,生意兴隆。最具引人注目的乃是聚贤纳英。凡居住在蔡家坡与周围的读书人与艺术家以及思考者,总会隔三差五,三五成群来到老宣书店聚会,既翻阅新书,打听好作品出版情况,又在交流探讨各自的读书心得与社会上的各种逸闻趣事。有创业成功的老板,有学有所成的学者,有正在废寝忘食的艺术创作者,也有退休职工,经商的个体户,无所事事的居民,甚至有寺院的和尚、住庙的道士、治病的医生、看风水的师傅等。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既有交流,也有争执。特别是三教九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成为这以商贸兴旺的名镇一个奇特现象,也成为思想文化的交流阵地。最值得称道的是一大批文学爱好者,经常畅谈全国文学、陕西文学、岐山文学。一旦有名家名作出版,总是奔走相告,先睹为快。诸如贾平凹、陈忠实、冯积歧、李凤杰、李三虎、杨智文等有什么新作品与文化活动,立即成为大家关注与议论的热点,甚至连作家生活中的各种掌故也成为话题,议论风生,津津乐道,啧啧称赞。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书籍启蒙社会、传播文化、提升民智、促进文明发展,而经营图书,又回馈给辛勤者以丰厚利益。老宣在日积月累中,既扩大了书店的规模与增加了品种,也养家糊口,生儿育女,过上了人生的安康日子。妻子吃苦耐劳,长年累月与老宣为伴,摆摊售书。夫妻俩生育两女一儿,皆大学毕业,现都在省城工作,尤其儿子大学毕业后聘任担当辅导学校教师,风生水起,蒸蒸日上。老宣犹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老农,土地则以五谷丰登的收获给辛勤的主人以珍贵回报。

        光阴流转,时序更替。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电子出版物迅猛增长,作为流传数千年的纸质图书受到了严重挑战与彻底挤压,电脑与手机居然成了人们阅读量最大的工具与载体。作为图书经营者的老宣的生意受到严重影响,可谓是门前冷落车马稀。摆摊设点少人问津,出店经营备受城管处罚,守店经营门可罗雀。被逼无奈,只能送书下乡,专门追赶农村庙会,但每年除了卖点可怜的老历书外,生意清淡,收入微薄,有时甚至连房租也缴不起。面对生意与生活的双重压力,己经累得腰微微弯曲的老宣一筹莫展,苦寻出路。在友人的帮助下,只能顺势而为。一方面大张旗鼓,走街串巷,在民间收集旧书,以充实与改善藏书结构与质量,另一方面,朝网络平台进軍,搞网络销售。往往凡珍稀图书一旦上网,能立即遇到淘宝者,迅速成交。这种独辟蹊径的办法,居然获得成功。从此,老宣每天从塬上十里外的老家赶到城里门店,一开门便全心身投入在网络平台上挂图书,忙着发货,忙着收购,从而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潇条变成旺盛,用勤劳的双手,凭智慧与灵敏的头脑,在走投无路中趟出了一条艰难却光明的营销之路。

         20216月的一天,笔者来到位于岐山县蔡家坡自力路的老宣书店,只见门前收售旧书的招牌鲜艳夺目,店内的图书汗牛充栋。三五成群的书友正在兴趣勃勃挑选图书,几位读书爱好者正在谈论岐山作协举办的征文活动盛况与硕果,谈论岐山作家中新近发表的精彩作品,谈论一大批岐山的文学新秀。老宣则聚精会神,把新购的旧书名录一一录入上网,在全国进行及时销售。他喜笑颜开的告诉笔者今天又卖了十几本,虽然收入不多,但总算销路畅通。看着这成千上万的图书,老宣眼中既有浓重的焦虑,更有一种深情的爱抚。他说这些书,都是文化精品,文学瑰宝,知识典籍,智慧的宝库。几千年来,我们民族及整个人类,直把世世代代的智慧与知识凝聚到书本才得以保存与流传。读书可以明智,可以文明,可以高贵,可以发达,可以成功。前几十年出现的读书热潮令人永远怀念。如今虽然电子阅读日益发达,但图书不灭,知识永存。坚信仍有一大批老读者会孜孜不倦,青灯黄卷。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依然是热爱阅读的主力军。不论怎样变化,他对自已一生的图书经营坚定不移,信心满满,甘愿为文化与文学的爱好者保留一块修心之地、精神圣土。

          夕阳西下,晚霞如火,将房屋与道路涂染得金光闪耀。依依不舍走出老宣书店,看着那整齐排列的崭新而丰盛的图书,仿佛看到威武雄壮的千军万马在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出征,在苍茫天地间展示其传播知识、塑造灵魂、提升民族创造力的磅礴伟力。回首站在这书刊海洋中的清瘦而坚定的老宣,仿佛看到一位顽强坚守古老而神圣阵地的战士。心中由衷祝福,老宣书店,愿你长存,祝你好运!

微信图片_20210604082432.jpg

宣会岐,文中主人翁。

作者、李润林、国企高管退休,现担任某一社区党支部书记。擅长诗哥创作。

 

采风文化传媒网宝鸡站:于安林供稿


CopyRight © 2020 采风文化传媒网 www.cfwhcmw.com All Reserved 陕西世纪采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并保留所有权 联系电话:029-8256 8342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科技五路8号数字生活B座22611室 陕ICP备:18000555号-5 公安网备:112141145214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