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采风

生命的安魂曲
来源:冯雅琳 发布时间:2019-07-05 21:47:30 阅读:加载中...

——祝喜堂与《红楼梦》

作者:冯雅琳

1.jpg 

几年前,我就听说凤鸣镇祝家巷村有个农民,专门研究《红楼梦》——他孤身一人,没有固定收入,埋头闭门读书写作,几十年来,矢志不改。我又在《西安晚报》读到他发表的系列“红学”文章:《一芹一脂》(2013年12月30日)、《曹雪芹笔下的才女芳卿》(2014年3月9日)……于是,对这位不相识的同乡作者祝喜堂敬佩不已,刮目相看。

2017年腊月二十五,在岐山作家群的年终座谈会上,我初次见到祝喜堂老师,他有关“红学”的发言,见解独特,可谓“语惊四座”,振聋发聩,让人耳目一新,使我下定访问祝老师的决心。那天,我知道了祝老师不仅重在“红学”研究,还在名人传记创作领域,可谓硕果累累,连续出版了《任步武传》《曹宇前传》。

今年三月份的一天,祝老师来县委机关办事,从我办公室门前经过,我一眼就认出来了,赶紧快步向前自我介绍:“祝老师,我是你的乡党和忠实读者。”我把祝老师让进办公室。我告诉他说,我早在“红学”里与你相识。他高兴地从随身的皮包里,给我取出一部他的新书《药学专家赵存梅》,说:“这是我与杨智文合著的长篇文学传记,请你批评。你看,赵存梅是咱岐山人,登上药学研究的科学高峰,获得国家五一劳动奖章。”

随后几天,我认真地读完了这部文学传记,一下子被赵存梅的传奇一生所震撼,也被作者文采飞扬的诗话语言感染了,它超越一般传记的平庸化、模式化,不是所谓“好人好事”的表扬稿,不是流水账。这部传记中的《周原翠竹》《横渡黄河》《戈壁红柳》等章节,可以说是一首首瑰丽多彩的散文诗。

2.jpg

2018年6月14日,我终于拨通祝老师的电话,前去拜访这位长期隐居在乡村的草根红学研究专家、作家。

祝老师约定在周公湖边等我。他的家园,毗邻当地部队营区的北门。我的车还未停稳,他就疾步走上前,快当地撕掉夹缠的车头上的一枝枝麦草(正值“三夏”,路上有散落的麦秆),没有一点架子,平易近人。

走进祝老师朱红色的大铁门,迎面而来的是鲜花盛开的大庭院:一片片、一丛丛的六月菊、格桑花、红玫瑰、月季,花团锦族,争奇斗艳;牡丹、芍药、玉兰树等花木,相映成趣;后院一棵巨大的核桃树,枝繁叶茂,碧阴迭翠,凉风习习。我说,这里远离闹市,清爽静谧,是你理想的读书天地。祝老师笑说,“我就爱居住在草木的气息中,鸟儿的歌声里。”

祝老师给我赠送了它的两部“红学”新著:《曹雪芹与脂砚》《石头记新论》,这是他三十余年研究“红学”的心血结晶。两部书出版后,引起读者巨大反响——《宝鸡日报》《文化艺术报》等报刊的记者们相继对作者进行采访,发表了长篇专题报道。西北大学青年文学评论家阿探等学者,为这套书撰写出多篇评论文章。这两部书,现今在多所大学里传播开来,并获得西府文学奖。

今年以来,祝老师在山西省《文坛春秋》、宝鸡《秦岭文学》等期刊再次发表了六篇“红学”随笔。他对我说,他的第三部“红学”书稿,在著名作家向岛、阿探老师的推荐下,将在一家大型杂志连载。我欣慰地期待着这位充满活力的作家,迎来创作的丰收之年。

走进祝老师的书房,让我大开眼界。这简直就是书墙书海啊!三大架藏书、六个大书柜、四千多部精心挑选的古今中外文、史名著,让人目不暇接。其中,有关“红学”的珍稀资料就有二百多种,最为珍贵的是两套《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他说:“我乐在博览群书中,离开读书,我就难受。”

在他的书架上,我看到陈列着整套整套的经典名著:《茨维塔耶娃传》三部、《古拉格群岛》三部、《雨果全集》《艾米莉狄金森全集》四部、《巴尔扎克全集》二十部、《托尔斯泰全部》十多部……我心想,这么多的巨著,祝老师是否全读了?或只是摆设?当我翻开多部书,映入眼中的,是他在书的扉页上写下的读后感言、重点章节的页码符号。由此,我对祝老师的海量读书深信不疑:一个大书痴,一个以书为命的真学者。

祝老师痴迷文学舍得花大钱购书。几十年如一日,他如饥似渴地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祝老师看懂了我疑虑的表情,告诉我说:“花朵和读书是抚慰悲伤的良药。”这句话是他引用的美国著名女诗人狄金森的名言,它表达出祝老师痴迷读书的内心真情——他与狄金森“心有灵犀一点通”,都有共同相似的悲伤遭遇,坎坷命运。

由此,我关注到祝老师一生不幸的厄运,曲折艰难的困境——《长长的周公河》(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年7月第一版)真实写到祝老师的悲痛经历:

“他与一帮十四、五岁的诗虫,组织了文学社,名曰‘溪流’。谁料溪流里竟然翻了船,跌入‘极右狂潮’;更加上地主成份,他真的窝死在农村,且做了‘孤家寡人’。‘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但他不是曹操,而是祝喜堂;何以解忧,唯有‘红楼’一梦。”(见该书77页)

3.jpg

祝老师告诉我说:“当时,我家被抄了,我被批斗,隔离审查长达一个月。从此,给我一生蒙上耻辱的阴影。我成为一个另类,一个黑人,跌入社会底层的深渊。此刻,一部《红楼梦》,与我产生了心灵的共鸣,让我在绝境中活过来了。读《红楼梦》,他救了我的命,让我笑对人生的苦难。当时,我们‘溪流’文学社,三十多个才华横溢的青少年作者,无不前途毁灭,写作中断。至今想来,还算我比较幸运,始终没有放弃读书写作(当年‘溪流文学社’的冤案,终于在1979年平反了)。”

接着,祝老师还笑着说到,“《红楼梦》是我生命的安魂曲——使我在浮躁的困境中,能沉静下来,从容淡定;使我在名利的诱惑下,能远离俗尘,超然物外。这是我的快意人生,其乐无穷;这是我的读写天地,自由飞翔。”

说罢,他从《狄金森诗选》中翻出一首女诗人的“自白诗”,阅读起来:

灵魂挑选好自己的侣伴,

随后把门紧关。

对她那神圣的多数,

从此不再露面。

 

不为所动——

即使车架停在她那低矮的门前;

不为所动——

那怕君主跪在她的门垫上面。 

 

我知道她,

从人群广众之中单单把侣伴挑选;

她把书房木门一关,

心如磐石一般。 

这块磐石,是狄金森的化身,也是曹雪芹的化身——《红楼梦》(第一回)所写的一块通灵的石头,一块会吐人言的石头:一部《红楼梦》从石头上面诞生面世。

在祝老师的书屋里,我顷刻明白了什么才是人的贫穷,什么才是人的富有。我突然想起刘禹锡的《陋室铭》,看到眼前充满书香的农家小院,不但高端大气、宏伟凝重,而且斯是陋室,惟他德磬!

随后,我与祝老师来到新修成的周公湖畔。一湖清水,碧波荡漾。湖底的鹅暖石,清澈闪亮,珠光晶莹,水面闪动着万点金光。周公湖畔,苍劲多姿的青松,茂密翠绿的紫薇林,在湖水中摇曳渲染,绚烂夺目。我们在湖畔留了影。挺拔巍峨的凤凰山就在我们眼前,故乡就在我们心中。

临别的时刻,祝老师又给我赠送了张艳茜的新书《平凡世界里的路遥》,他鼓励我:多读经典文学名著,既要读《平凡的世界》等路遥作品,又要读关于路遥的传记,了解他的生活和写作轨迹;读书重在思考,读书多做笔记;日久天长,总有一天,你会爆发出闪电一般的光芒,正如路遥的名言:

像牛一般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

                推荐:采风文化传媒网宝鸡区  于安林

QQ截图20190705214633.jpg

作者:冯雅琳,陕西省岐山县凤鸣镇人。现年45岁。中共党员。1995年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文学爱好者。曾发表《红皮箱》《冰菊》《感悟生活》等散文多篇。2012年加入岐山县作家协会。2019年1月加入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现在岐山县科学技术协会工作。


CopyRight © 2020 采风文化传媒网 www.cfwhcmw.com All Reserved 陕西世纪采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并保留所有权 联系电话:029-8256 8342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科技五路8号数字生活B座22611室 陕ICP备:18000555号-5 公安网备:112141145214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