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采风

巾帼风釆有担当 民间刺绣枝叶茂
来源:巨拴科 发布时间:2020-04-21 20:14:49 阅读:加载中...

微信图片_20200421200012.jpg

 一一记岐山县风仪社区下岗职工张拉仙传承民间非遗刺绣的二、三亊

       膴膴周原,凤鸣岐山。青铜之乡,千年古镇。 传统文化根深叶茂,民间刺绣艺术博大精深,魅力无限,巧媳妇、能女人层出不穷,城市农村比比皆是,素有"巾帼风釆"之称,岐山县刺绣大师

微信图片_20200421200021.jpg

一一张拉仙,现年64周岁,曾是岐山县蔡家坡纸厂下岗职工,上世纪70年代初,从纸厂下岗后,就凭着一股犟牛劲,自谋职业干起了刺绣工作,红心玉手撑起了幸福之家,民间非遗圆了她的刺绣梦。

        30余年如一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刺绣艺术的不断追求,是她人生最大的愿望,经过不懈的刻苦努力练就了精湛刺绣艺术,传承弘扬民间非遗文化,把刺绣蛋糕做强做大做实,落地生根,针针线线见真情,件件工艺含爱心,孺妇老幼都喜欢。她在乡村脱贫攻坚道路上展现新时代中国女性的"巾帼风釆"29年参加岐山周文化艺术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受到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2011年参加宝鸡市民间艺术大赛荣获三等奖;2012年出席宝鸡市民间艺术展示活动,受到了省市专业人士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市县多项大赛获大奖,技艺独特,宝刀不老,她的刺绣艺术犹如一颗璀璨明珠在周原大地闪闪发光,照亮自己,照亮他人。

微信图片_20200421200026.jpg

        一、潜心苦学    传承非遗

         岐山是周文化发祥地,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博大精深,魅力无限,周原地区家喻户晓,妇女们个个喜爱,把刺绣当做拿手绝活,每逄婚庆寿诞礼仪,民间刺绣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张拉仙天资聪慧,心灵手巧,一通百通,自幼耳濡目染,扎花描绣样样在行,无所不精,对刺绣艺术爱不释手情有独钟。正值上世纪70年代,她高中毕业后就去蔡家坡纸厂上班,豆寇年华的她上班仅有七、八年时间,工厂倒闭关门了,突如其来的打击迫使她自谋职业,另起炉灶,人生转折点将从自开始,是福是祸总得向前行,她坚信"勤是家中聚宝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径过多日考虑和市场调研分析,为了摆脱贪困,从冷门做起,毅然决定,拿起绣针,从零开始,端好自己手里的饭碗,干好自己喜欢的工作,走好自己的路,起初,各种困难和问题接踵而来,她积极面对,不打退瞠鼓,各种打击毫不示弱,亲朋好友劝她不要冒险了,投资贷款风险大贷款难,好言相劝她都一一拒绝了,初生牛犊不怕死,一旦决定了的亊情再难都要杠下去,再累都要站起来,不达目地绝不罢休。

微信图片_20200421200031.jpg

        刺绣和描绣是靠坚强的毅力和耐心去完成的苦差使,十分劳神费心,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摆露天摊位,风吹日晒,数九寒天,都得坚守阵地管护摊位,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起早贪黑,以吃遍天下苦,换得苦中乐!

微信图片_20200421200036.jpg

        经过多年的艰苦拚搏,最难最苦的日子总祘是熬过来了,经过多年的风吹日晒,她的皮肤黑了,身体强了,干劲大了,干刺绣的决心更大了,市场信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营销渠道理顺了,市场空间不断扩大,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利润有了节余。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生产当中,机遇来了抓住不放,瞅准的亊情一涌而上,顾客喜欢什么她就加工什么,人常说:"顾客是上帝",尽量满足顾客的诉求,认真分析市场信息的变化,充分利用时间和精力,不断挖掘提高刺绣产品质量和工艺水平,以弘扬正能量,主旋律为抓手,以仁、义、礼、智、信,"中国梦""大美岐山",尊老孝老"家和万亊兴",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结合反映到作品中来。许多熟悉她的人前来请教,艺高不拒人,不耐其煩的帮助传授。邻村有两位贫困户子女吃偏饭,手把手传授技艺,尤先免费培训,尤先安排上岗。心底善良天地宽,扶贫扶智献爱心。

微信图片_20200421200040.jpg

        二、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为了传承和弘扬民间刺绣文化,使之在西岐大地上开花结果,圆了刺绣梦,她多次上县找文化馆领导反映情况,聘请专业老师开展培训工作,专业老师请来了,面临教室和场地的困难,她首先在县城租了一大间门面房,以解决城区的学员晚上学习急需,外地和本村学员在自己龙家河老家培训,理论知识和现场操作同步进行,现场练兵,既摸得着,又能看得见,通俗易懂,学员拍手叫好,花费少,效果好。循序渐进,使培训学习少走弯路。开始经验不足,组织培训后许多学员不辞而别,怕厂子销路不畅,产品滞销,发不了工资而发悠,找出问题的原因后,她不回避,说到做到,承诺的落实兑现,这样一来,新的局面很快打开了,以情感人,以情带学员,帮员工,员工之间,亲如手足,一心换心,心心相印,使传承非遗刺绣深入人心,扎根于民间。陇县、麟游、扶风等外地的学员至今牢记张老师的精心培养,经常见面分别时总是难舍难分,多年来累计培训学员上千名,这些学员拿起枪是良将,抓起绣花针是老把式,良师益友,对她感恩有加!

微信图片_20200421200045.jpg

        民间刺绣艺术是个大学堂,精、细、深,人常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她小时侯见过婆婆做的燈曲罐罐、粗布门帘,织布纺线,过年时剪窗花,人物图案,哪咤闹海、二龙戏珠等。六、七十年代发展到妇女结婚前描刺洋布枕头,绣着百年好合、幸福美满等字样,蓝色信插上面绣着"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祖国山河一片红"的字样,还有"斗私批修""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图案,这些用实物刺绣记录着乡愁,记录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她搜集研究整理刺绣、描绣艺术真实内涵,只有自己学懂,才能给学员讲清楚,多出好的工艺品,她四处奔波请教名师,挤出时间去外省外地学习,国内举办的丝绸刺绣纺织博览会组团亲自参加,取经补缺,增加艺术食粮。

微信图片_20200421200050.jpg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如何是刺绣艺术能适应新的形势,站稳脚根,她的管理水平更高,要求更严了,大胆创新,拿起笔杆,精心描绣,一丝不苟。人物、动物、花卉、文字,分门别类,严查细审,防止出现阰漏和不合格产品,大胆创新,独具一格,如人物图案"刘海撒金钱""麒麟送子""人財两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结合,合情合理,符合乡情乡风;"鸳鸯戏水""龙凤呈祥"栩栩如生,与秦腔戏里《龙凤呈祥》没有两样,遥相呼应,使传统文化艺术,唱在嘴里,绣在布上,记在心里,根植于民间。"早生贵子"、莲理生子""好梦成真“,周礼之乡,文化艺术博大精深,以历史典故为背景为素材引导人们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成效显著。

微信图片_20200421200056.jpg

        2018年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当天,全国各地彩旗招展,农民朋友欢天喜地,张拉仙参加了宝鸡市庆祝活动,岐山县文化馆长,以"拉仙描绣一枝花,盛开周原千万家"为题进行专题报导,陕西周原拉仙民间描绣公司声各大震,越来越大!

        三、子承母业    发扬光大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张拉仙的描绣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无不渗透辛勤的汗水和心血,刺绣工艺直冲北上广,有了立足之地,昔日小作坊,如今变公司,投資l00万元,购置10台机器,日夜加工生产,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县妇联原任雷秋翠主席退休后在北京照管孙子,时时操心联系为她销售发货,"酒好不怕巷子深",她的刺绣工艺在京城已成了抢手货,市场前景看好,特别是老外喜欢岐山的臊子面,更喜欢岐山的刺绣工艺品,岐山已成了传统民间非遗刺绣的代名词。她的儿子龙海博现年24岁了,大学毕业后,看到自己亲爱的母亲老了,精力不足,替母担责,样板戏《红灯记》中李铁梅唱段"年令17不算小",而我如今24岁子承母业,天径地义,刺绣亊业这一朝阳产业,惠及民生的千秋工程。他认定母亲选择是正确的,功不可灭,刺绣亊业是平凡而伟大的。海博铁了心,接过母亲的大旗,一定要干,而且要干出名堂。世上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真正做到非遗刺绣自有后来人,在打蠃这场脱贫攻坚战中,对贫困子弟尤先培训、尤先安排上岗,4名低保户重点帮扶,让党和组织放心。

微信图片_20200421200101.jpg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举全国之力抗役的春天,复工复产的红五月将临之际,拉仙描绣公司已步入丝绸之路的快车道,全身心的投入生产生活,以崭新的姿态去迎接美好的明天!

       

CopyRight © 2020 采风文化传媒网 www.cfwhcmw.com All Reserved 陕西世纪采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并保留所有权 联系电话:029-8256 8342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科技五路8号数字生活B座22611室 陕ICP备:18000555号-5 公安网备:11214114521452号